艺术家保罗·高更

如果不是股市崩盘,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他过上简单生活的梦想。高更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巴黎的股票市场,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妻子梅特,并建立了一个家庭。然而,在他35岁的时候,股市跌到了谷底,为了谋生,他转向了自己的初恋——绘画。他再也无法养家糊口,所以他的妻子和五个孩子回到了丹麦的娘家。

他继续留在巴黎,师从同时代的画家保罗·塞尚、文森特·梵高、埃德加·德加和卡米尔·毕沙罗,学习印象派。1885年,他短暂而失败地回到丹麦的家庭和商界后,回到法国,再次追求他认为毕生的事业。他在巴黎和庞特阿文(Pont-Aven)之间穿梭,庞特阿文是法国西部的一个乡村先锋艺术家聚居地,在那里,他可以和布列塔尼(Brittany)虔诚的农民生活在一起,从他们简单、近乎原始的价值观中得到安慰和启发。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绘画从后印象派发展到合成主义,将主题平铺到二维,并使用不自然但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来达到情感效果。作为合成主义运动的领导者,高更也经常用黑色勾勒出元素,以划分颜色,唤起cloisonné或彩色玻璃。这是他最喜欢的技巧之一,可以在1889年的《黄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和1890年的《布列塔尼干草堆》(Haystacks in Brittany)中看到。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他对西方文明及其对物质利益的强调和对人类情感的漠视的持续幻灭,高更于1891年离开法国,航行到南海,寻找一种尚未受到欧洲统治的文化。他在塔希提岛登陆,在那里他被当地人的天真和单纯所吸引,他认为他们是“原始人”。

高更欣赏原始艺术形式的野性力量,用大胆而独特的色彩来传达他所感受到的野性。他的画同时具有象征、宗教和玄学色彩。“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去哪里?(1897-98)是高更在塔希提岛时期的杰作之一。1898年的《浴者》(The Bathers)被很多人认为是他最感性的作品。

毕加索运用体态丰满的裸体女性和巨大的前卫雕塑,生动地展示了高更的影响力。1907年的《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 'Avignon)是毕加索受高更启发的经久不衰的思想的一个突出例子。

高更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重视,直到1903年他54岁去世后,老练的欧洲人对他在南海捕捉到的原始文化一无所知,才意识到他作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