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中国画是延续至今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像许多中国艺术形式一样,它开始是一种装饰性的任务,但很快就演变成有目的的东西。本文介绍了这一艺术传统的起源和历史,以及通常与之相关的技术。

在中国,绘画最初是用来装饰陶器的装饰图案和形状;这些图案包括螺旋、圆点、弯弯曲曲的线条和各种动物。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中国艺术家才开始用绘画来概括周围的世界。在汉朝和唐朝(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和公元618-906年),艺术家们倾向于画人体。这些画最后被保存在丝绸卷轴上的墓地里,在那里保护死者在通往天堂的旅途中。从公元907年到1127年,中国绘画发展到包括山水画;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大时代”。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艺术家各自绘制了各自的山水画;北方有巍峨的山脉和嶙峋的石崖,而南方有美丽的山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绘画是美丽的艺术作品,个别艺术家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制定了中国画的指导方针。最突出的是,“中国画六原则”在五世纪形成。这些原则是由艺术史学家和作家谢赫撰写的。其原则如下:

  • 精神共鸣,这是从艺术家传递到作品的能量。
  • 骨法,指的是画笔的使用方式。
  • 与对象的对应关系,即绘画,以及它是否有效地描绘了真实的实体。
  • 适合类型,这是绘画的色调和颜色。
  • 划分与规划,指的是绘画的布局、间距和深度。
  • 复制传播,就是从生活和历史中复制模型。

唐朝允许皇室生活的绘画蓬勃发展,以至于现实主义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许多艺术家在他们的绘画中使用了奢侈的色彩和广泛的细节;然而,有一位艺术家却决定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吴道子是一位拒绝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任何颜色的艺术大师。在这之后,像他这样的画作被认为是完成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稍后会被填上颜色的草图。山水画很快变得更具表现力,因为它们从精确地复制自然中解放出来,而是暴露了艺术家的精神本质。这使得画家能够描述他们所画物体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它的外在表象。在20世纪初,中国艺术家接触了许多西方艺术形式,有些甚至在欧洲学习。这些艺术家中的大多数开始拒绝传统中国画,而其他人则试图将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

从13世纪到20世纪之前,艺术家们发展出了画水果或花等简单物体的传统。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改进,关于绘画的技术手册也出现了。

最初,绘画是在丝绸上完成的,因为它的耐用性和与皇室贵族的生活方式有关,这是大多数画家的来源,因为他们有适当的休闲时间来完善绘画技术和工具。一世纪蔡伦发明纸后不久,纸就取代丝绸成为书写和绘画的主要媒介。

随着绘画的普及,两种基本技术得到了发展。第一种被称为工笔,意思是细致。另一种风格叫水墨,意思是写意;这种技术类似于西方文化所知的水彩画。这些技巧被统称为传统绘画,在实践中与书法艺术相似,因为它们使用的是蘸墨而不是蘸油的毛笔。传统绘画通常是在纸和丝绸上完成的,但有时也在其他媒体上完成。

中国画艺术已经成熟了数千年,成为风格、主题和文化的融合。它的历史跨越了几个朝代,每个朝代都在发展。艺术形式已经从丝绸发展到纸,从现实主义发展到唯灵论,从未知发展到喜爱。